中国绘画的“弱视觉性”评析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孔令钰[1] 王陶峰[2] 

机构地区:[1]贵阳学院 [2]安阳师范学院

出  处:《美术大观》2019年第10期78-79,共2页Art Panorama

基  金:2019年度贵阳市科学技术局-贵阳学院科技专项资金项目;编号:GYU~KYZ(2019-2020)MS-18

摘  要:由于视觉感知方式在中国哲学中的地位较低,随着艺术不断接近于道,对画的感知方式由视觉向"味觉"主导,形成中国绘画的"弱视觉"。文人画对视觉的抑制、引导、规训,形成尚意、平淡、远、古雅的审美特征。画超越"形似"追求表现"形而上"之道,终于"心画""韵味"。文人画的"弱视觉性"受到晚明、近代兴起的大众印刷传媒图像的挑战和调适中,向"现代"转型。

关 键 词:文人画 弱视觉性 感知方式 

分 类 号:J20[艺术—美术]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