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物”志:为“消逝”的香港形塑与作注——论1980年代以来香港小说中的“地志书写”  

Records of “the Lost Objects”:Note for the “Disappearing” Hong Kong: on the “Chorography Writing” in Hong Kong Novels Since the 1980s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徐诗颖 Xu Shiying

机构地区:[1]华南师范大学

出  处:《当代作家评论》2019年第6期18-24,共7页Contemporary Writers Review

摘  要:对一个城市以及城市文化身份来源的认知不仅与“历史/时间”相关,还指向“地理/空间”。城市空间的呈现是实体地景与人类意识相互作用的结果。生活在一个城市,必然会与其中的某些街角、地标、建筑等地景发生关系。这些地景并非都是纯消费性场所,也镌刻并承载了某时期人们生活的体验,默默诉说着城市的历史,并透过日常生活渗透进人们的意识,从而形成某种私人或公共记忆。

关 键 词:公共记忆 消费性 人类意识 香港小说 地景 生活渗透 

分 类 号:G63[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