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美国匹兹堡大学物理系 [2]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出 处:《中国哲学年鉴》2017年第1期318-320,共3页Chinese Philosophical Almanac
摘 要:【导语】量子力学与粒子物理等微观物理学无疑是迄今人们对于世界的微观图景所作出的最佳说明,堪称精确科学的典范。但恰如爱因斯坦所言,自然是微妙的。新世纪以来,纵然量子纠缠与量子信息技术研究的兴起以及希格斯子的发现再次支持了正统的量子力学诠释和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测量问题、波函数的本质等依然是探寻自洽的物理学基础不可回避的难题,而超对称和超弦等微观物理模型的实验检验也愈发困难,不仅使理论物理学家斯莫林发出了“物理学的困惑”的感叹,而且使微观物理学出现了一系列边缘化现象。在理论前景不明的情况下,物理学哲学在综合既有研究的基础上开启了一些新路向:通过对量子力学诸诠释的辨析,提出粒子兼具知觉能力和自由意志,以此阐释人类观测者的知觉来源,进而解决量子测量问题;透过对埃弗雷特最初提出的相对态解释的追溯,揭示了其中的逻辑经验主义、模型实在论和实用主义立场,不仅使其拒斥先验主观假设和形而上学的初心得以呈现,也令由此推演出的多世界解释的本体论化和实在论化等论证方式上的问题得到披露;以波函数实在论难题及其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窘境为切入点,指出走向反实在论、结构实在论、量子态实在论、时空态实在论等应对出路的不足,进而探讨了走向语境论的波函数实在论的可能与意义;聚焦量子力学视角下的意识问题研究,对“意识是对物质的全息投影”“意识是微管中量子引力所引起的波函数坍缩的结果”“意识是对顶层神经编码的选择”等假说及问题展开深入辨析;在揭示微观物理的边缘化现象的基础上,直面从哲学角度分析弦论、大统一理论、圈量子引力理论等未确证的前沿理论的可行性,诉诸非实证性理论评估策略,赋予无直接经验确证的理论以理论地位。这些新的探�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