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小伟
机构地区:[1]不详
出 处:《中国哲学年鉴》2017年第1期385-385,共1页Chinese Philosophical Almanac
摘 要:国内的互联网哲学讨论主要是传统的STS视角,即从伦理维度来研究互联网具体应用对社会所造成的影响。但如果互联网不是一项价值中立的技术,而在其工程结构中就嵌有个体自由的根本价值,那么它在异质文化中的使用或会造成价值倾销甚至价值冲突。学者们试图将比较哲学方法带入讨论中来,将儒家思想代入互联网价值论的论程之中。随着互联网技术应用在中国的普及和深入,我们迫切需要重新审视传统价值在互联网工程设计和应用方面可能产生的作用,考察儒家价值与互联网的可能互动或能为我们提供崭新的技术哲学思路。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