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的四次设计与教学反思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旭东[1] 

机构地区:[1]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出  处:《中学语文》2019年第34期76-80,共5页

摘  要:一、第一次文本细读课:意象的多元组合十二年前,学校举行同课异构研究课评比,篇目是《说"木叶"》。笔者以"用符号学的观点解读《说‘木叶’》"为主题参加了这次活动,备课时力求在求新和求实两方面做文章。在"求新"上,笔者尝试用西方符号学的理论来解读意象。符号学认为符号分两类:一类属于认知的符号,如"美人""月亮";一类属于感官的印象,如"蛾眉""婵娟"。前者可称为物象,后者就是中国古典诗歌里的"意象"。为什么有些符号会带给读者感官的印象呢?符号学认为,当一个语言符号.

关 键 词:同课异构 多元组合 中国古典诗歌 文本细读 符号学 设计与教学 求新 语言符号 

分 类 号:G63[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