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赵庶栋
机构地区:[1]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沈阳
出 处:《青年文学家》2020年第5期83-83,共1页
摘 要:隐喻是诗歌中一种必不可少的一种修辞手段,诗人使用隐喻,往往可以把一首看起来很普通的诗句,化腐朽为神奇。诗人一方面将内心的感受图像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从而使诗歌变得清晰、生动、形象,使读者更容易理解诗人试图传达的内在涵义;另一方面,使诗变得意义深刻,更具可读性。本文尝试运用George,Lakoff等学者的认知理论,从概念隐喻理论的角度,来探讨中国古代诗词与概念隐喻的关系,进而说明隐喻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无所不在,理解隐喻正是理解整首诗歌的关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