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赵长林[1] 孙海生[1] 邵怀领[1] Zhao Changlin;Sun Haisheng;Shao Huailing
出 处:《教育导刊(上半月)》2020年第4期5-13,共9页Journa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基 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教科书的意识形态功能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价值研究”(编号:DHA170340)。
摘 要:现实的问题可以从历史中找到镜鉴,未来的发展可以从历史轨迹中找到延展的方向。总结回顾新中国教材理论研究70年发展史,具有历史、现实和未来三重意义。教育史分期主要依据历史和政治逻辑而往往忽略了教育发展自身逻辑。我们以1989年课程论兴起作为分期依据,可将1949-1989年前四十年归为教材理论探索时期,1989-2019年后三十年归为教材理论发展时期。近三十年来,我国教材研究的理论基础由教学论主导转向了课程论主导,研究价值取向由偏重"教"为中心转向了偏重"学"为中心。换个视野回顾教材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教育的发展并不是历史发展的被动适应物,是新式教育、新式教科书催生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生,而不是相反。从历史的视角展望未来,更加呼唤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材理论体系和制度体系的创新与发展。
关 键 词:1989-2019年 教材理论 历史回顾 新时代
分 类 号:G423.3[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