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朝鲜族抗日歌曲《最后的决战》中的混杂性(hybridity)研究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朴玉敏[1] 金顺爱[2] 

机构地区:[1]吉林大学艺术学院 [2]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出  处:《文艺争鸣》2020年第3期202-208,共7页

基  金:2015年度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中韩朝鲜族仪式歌谣比较研究”(项目编号:15DD28);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项目“延边地区朝鲜族歌曲的传承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JJKH20190223SK)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因为语言不同,沟通和交流存在着障碍。德国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ly)中指出,外部事物的存在形式和人类视觉、听觉等知觉的组织活动、人类的感情活动及视觉艺术、听觉艺术形式之间存在一种对应关系。首先,这种不同领域的"力量"的作用模式在构造上一致时带来的审美体验,就是"异质同构"。在这种"异质同构"的作用下,人们才能在外部事物和美术、音乐等艺术形式中直接感受到"活力""生命""运动""平衡"等性质。

关 键 词:混杂性 格式塔心理学 异质同构 听觉艺术 外部事物 沟通和交流 朝鲜族 视觉艺术 

分 类 号:J605[艺术—音乐]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