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前卫”时代的前卫艺术——中西方社会介入性艺术的实践与理论脉络  被引量:6

Avant-garde Art in the Era of"Post Avant-garde"-The Practice and Theoretical Context of the Intervention Art in Chinese and Western Society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孙炜炜[1] Sun Weiwei

机构地区:[1]湖北美术学院动画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出  处:《湖北社会科学》2020年第2期53-59,共7页Hubei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留学基金委艺术类特别人才培养项目博士课题“21世纪中国社会介入性艺术的艺术策略”(201508420143)。

摘  要:“社会介入性艺术”是20世纪90年代西方艺术理论界对20世纪10年代以来至今具有明显的社会参与性的艺术的新分类。站在中国的视角,梳理了中西方的社会介入性艺术的实践与理论发展脉络,从而找到此类艺术在中国发展的独特性。西方的社会介入性艺术受20世纪以来的几次前卫艺术思潮的影响,逐渐从前卫走到了“后前卫”,其发展特征体现在价值诉求上的改变——从与大众和社会的对立到追求与公众的合作、与社会现实的融合。中国的社会介入性艺术则有自身特殊的历史线索,1920年代之后的左翼艺术、群众文艺、“艺术为人民服务”等理念深深地影响了90年代出现的社会介入性艺术,使其实践发展经历了从官方到个体的转变。由于这样的独特性,使社会介入性艺术无论是对中国社会、还是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地位,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关 键 词:艺术史 当代艺术 社会介入 中西方比较 中国当代社会 

分 类 号:J01[艺术—艺术理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