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史

作品数:7838被引量:5065H指数:2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夏燕靖李倍雷徐子方朱青生常宁生更多>>
相关机构:中央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东南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数字技术下的艺术史书写:数字艺术史的创新与挑战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144-155,共12页李斌 文彩婷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莱恩·考斯基马数字文学理论及当代价值研究”(23XWW006);“一带一路”与巴蜀文化数字化工程重点实验室一般项目“数字人文影响下的数字艺术史书写研究:理论创新与话语建构”(SYB202302)。
进入数字时代,数字技术与传统学科的融合正在不断创新研究方法和拓宽研究边界。其中,数据处理、计算分析等数字技术与艺术史的结合开辟了数字艺术史这一新领域。在研究实践中,数字艺术史研究策略不仅提高了研究效率,还通过建构关系网络...
关键词:数字艺术史 艺术史 数字技术 数字人文 
比较艺术史的学理逻辑建构——基于比较艺术学学科内涵与特征的思考
《艺术传播研究》2025年第2期70-78,共9页颜景旺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当代中国艺术史理论体系建构研究”(批准号:23CA172)的阶段性成果。
“比较艺术史”作为一个新兴研究领域,还未得到艺术学界的充分关注。若基于“比较艺术学”的学科逻辑,对“比较艺术史”的学理内涵进行建构,则可以认为:它是自觉运用比较方法研究各门类艺术史以及艺术史与外部世界的间性关系的一门学问...
关键词:比较艺术史 比较艺术学 门类艺术史 整体艺术史 学理逻辑 
艺术史学的学科独立之路——《艺术科学的目的与界限》评介
《美育学刊》2025年第2期I0005-I0005,共1页姚宁 诸葛沂 
新近出版的《艺术科学的目的与界限》一书以独到的学术视角深刻剖析了艺术史学的演进脉络,为读者揭示了现代艺术史学中关于艺术科学的一系列核心议题。该书聚焦于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这一关键历史时期。在此期间,德语圈的艺术史学者...
关键词:学科独立性 现代学科 学术视角 艺术法则 艺术演变 19世纪中后期 范畴体系 焦虑情绪 
活态写作:一种新的中国古代艺术史书写
《美育学刊》2025年第2期81-88,共8页李源锋 彭修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传统艺术知识体系研究”(21ZD08)的阶段性成果。
活态写作关注艺术的发生、演变、流通、交易与收藏,主张融儒教、美学、风格学和实证理论于一体,形成一种大文化史观。中国古代艺术史的叙述原则是将这种大文化史观贯穿于行旅空间、水文空间、石窟空间、集市空间、宫殿空间等各类文化空...
关键词:中国古代艺术史 活态写作 艺术史观 文化空间 历史分期 
征稿启事
《美成在久》2025年第2期4-4,共1页《美成在久》编辑部 
《美成在久》(ISSN 2960-0812)创刊于2014年9月,是一本专注文物考古和艺术史知识的双月刊杂志,享有广泛赞誉。本刊秉承全球视野,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以不同类别的历史文物知识,推广普及传统文化与艺术,欢迎国内外作者惠赐稿件。
关键词:推广普及 ISSN 全球视野 征稿启事 传统文化与艺术 不同类别 艺术史 可读性 
南戏作为民间艺术的遮蔽与磨光——艺术史生成与规律的书写研究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1-12,共12页刘祯 焦振文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戏曲史(江苏卷)”(19ZD05)。
作为最早成熟的中国戏曲样式,南戏源自东南沿海乡村的“村坊小曲”“里巷歌谣”,富于浓郁的民间色彩,演员与观众的互动极为强烈,具有鲜明的在场性。然而,囿于传统知识分子立场以及早期史料的湮没无闻,南戏的戏曲史地位在很长一段时期被...
关键词:南戏 民间艺术 遮蔽与磨光 艺术史生成规律 
人工智能艺术的争议与创新可能——以风格问题为切入点
《美术观察》2025年第3期99-105,共7页毛秋月 苏瑞霖 
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2024—2026年度规划研究课题“基于‘一中心四融合’的西方现代主义艺术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QYB24007。
本文以“风格”作为切入点,试图说明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人工智能艺术将“风格”作为一种可被提取、运算和组合的要素,以风格迁移技术影响着艺术生产模式和创作生态,从而引发关于创作主体、审美感知和艺术发展的思考。目前围绕人工智...
关键词:艺术史 人工智能艺术 风格 创造力 
艺术史视域下的数字技术及其美学伦理
《社会科学文摘》2025年第2期69-71,共3页马睿 
科技发展的初衷固然不是为了激发艺术灵感,但艺术创作对新技术的敏感与青睐也是有目共睹的。基于新的技术手段和技术媒介的艺术实践,一方面丰富了艺术的表现力,催生了新的艺术样式、艺术门类;另一方面也极大拓展了技术的文化边界,为技...
关键词:艺术灵感 文化边界 传播学 关注焦点 艺术创作 人文属性 审美属性 艺术样式 
跨文化视域下的中国艺术史写作--以德国艺术史家雷德侯的《万物》为例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5年第2期179-181,共3页段辰晨 
在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研究已成为当代艺术学领域的研究热词。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深入,海外汉学家和艺术史家对中国艺术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观察维度。本文以德国艺术史家雷德侯的《万物》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德国汉学与艺术史传统,...
关键词:跨文化 德国艺术史传统 雷德侯 知识环境 写作模式 
再现、表层交流和共享:跨文化遭遇的三个基本模式——北美艺术创作的“中餐馆”母题
《民族艺术》2025年第1期130-145,共16页李牧 
南京大学文科卓越计划“中长期研究专项”“新时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跨文化传播研究”阶段性成果。
自19世纪末以来,“中餐馆”主题绘画不时出现在美国绘画创作中,构成了跨文化艺术史研究的重要事件。此类艺术创作的创作动因、内在机制和历史脉络,揭示出跨文化遭遇的三个基本模式,即再现、表层交流和基于亲密性的共享(或者部分共享)的...
关键词:跨文化艺术史 海外中餐馆主题艺术 艺术母题 阿什坎画派 美国绘画创作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