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陶会平[1] 陈光锐[1] Tao Huiping;Chen Guangrui
出 处:《滁州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6-10,共5页Journal of Chuzhou University
基 金: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韦骧通判滁州期间的诗歌研究”(SK2017A0773);滁州职业技术学院院级科研课题“基于‘互联网+’的高职院校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研究”(YJZ-2018-29)。
摘 要:韦骧是北宋时期的诗人,其组诗《琅琊三十二咏》在文化史料价值和文化应用价值上,为我们认知韦骧、品味宋诗、打造人文滁州,提供了一份珍贵的可供考究的诗意的历史画卷。Wei Xiang was a poet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On the basis of the value of historical materials and cultural applications,his group poems“32 Chants for Langya”provided us with a precious and poetic historical picture scroll for understanding Wei Xiang,tasting Song poems,and creating a literary Chuzhou.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