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杨晖 黄龙光[3] Yang Hui;Huang Longguang
机构地区:[1]云南民族大学社会学院 [2]云南师范大学华文学院 [3]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云南昆明650092
出 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6期45-51,共7页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文化空间视野下西南少数民族歌场研究”(15YJCZH199)阶段性成果。
摘 要:西南少数民族歌场,是西南各族人民自古创造和传承的以固定时空展演歌舞与社会互动的综合性文化-社会景观。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空间,是源自人类学的一个专业性概念,更是渊源于20世纪70年代社会科学研究空间转向的实践论产物。作为一个典型的文化空间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西南少数民族歌场的研究,过多聚焦于以歌舞展演为核心的文化表征,总体上缺乏文化整体观关照,鲜有与歌场关联的多重社会关系空间能动性的考察与深描。文化空间视野下对西南少数民族歌场空间生产及其文化表征进行过程研究,在掌握一定的少数民族语文能力基础上,跟随歌场文化情境的流动展开多点民族志研究,应该可以进入并揭示歌场背后少数民族的生活世界与性灵世界。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