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晖

作品数:13被引量:58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云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文化空间西南少数民族文化彝族乡村更多>>
发文领域:经济管理艺术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民俗研究》《凯里学院学报》《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重点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语言助力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被引量:14
《语言战略研究》2023年第5期21-31,共11页黄龙光 杨晖 
国家语委重大项目“语言文字事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与举措研究”(ZDA145–4)。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语言的功能逐渐转型而使乡村语言生活面临新语境、新需求和新服务。语言助力乡村振兴存在文化、社会、制度与经济等4重内在逻辑,相应地形成锚定重点人群双向语言学习、推进乡村语言治理现代化、适度开...
关键词:乡村振兴 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 重点人群双向语言学习 乡村语言的治理与乡村的语言治理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地方节日的功能转型与保护传承——以云南玉溪米线节为例被引量:2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23年第4期34-42,153,154,共11页黄龙光 杨晖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普及规划项目“玉溪米线节民俗志”(SKPG2012)。
作为节期最长的流动性地方节日,云南玉溪米线节数百年来在其土主信仰祭祀圈地域空间贮存着润泽民生的历史记忆,发挥着保境安民的社会功能。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玉溪米线节由传统民俗一跃而为文化资源,正在经历通过促进地域社会治理、...
关键词:乡村振兴 玉溪米线节 和谐地域 价值重估 主体协作 
文化空间视野下特色旅游小镇的民俗文化公共实践被引量:8
《民俗研究》2022年第5期121-128,160,共9页黄龙光 杨晖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新中国70年云南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发展研究”(项目编号:ZDZB201909);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云南民族村旅游民俗实践与民族团结叙事研究”(项目编号:2022J0116)的阶段性成果。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民俗旅游研究呈现基于价值论的概念界定、民俗辨伪式批评、文化干预式功能论三个特点。特色旅游小镇是一个生活与旅游、传统与现代、自观与他观、内向与外向、祛魅与赋魅、传承与传播等特征混融交织的多元立体文化空...
关键词:文化空间 特色旅游小镇 民俗旅游 民俗辨伪 客体化 
文化空间视野下西南少数民族歌场的整体性传承与保护被引量:2
《民间文化论坛》2022年第3期116-123,共8页杨晖 黄龙光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云南民族村旅游民俗实践与民族团结叙事研究”(项目编号:V2022);2015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文化空间视野下西南少数民族歌场研究”(项目编号:15YJCZH199)阶段性成果。
作为文化空间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西南少数民族歌场,其自然属性、文化属性与社会属性合而为一,蕴藏着各民族古老的历史记忆,以精彩纷呈的歌舞文艺展演,建构了区域性多民族文化交流与社会互动,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与社会价值。随着当代...
关键词:西南少数民族歌场 文化空间 还俗于民 整体性保护 
文化空间视野下的西南少数民族歌场被引量:1
《凯里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51-56,共6页杨晖 
2015年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文化空间视野下西南少数民族歌场研究”(15YJCZH199)。
作为一类典型的文化空间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南少数民族歌场是西南少数民族周期性在固定地点以歌舞择配,并进行商贸交流的空间化文化景观,它由西南各族基于共同的地缘关系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的社会互动建构而成。在西南少数...
关键词:文化空间 西南少数民族歌场 社会共同体 共生关系 
文化空间视野下西南少数民族歌场研究被引量:7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6期45-51,共7页杨晖 黄龙光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文化空间视野下西南少数民族歌场研究”(15YJCZH199)阶段性成果。
西南少数民族歌场,是西南各族人民自古创造和传承的以固定时空展演歌舞与社会互动的综合性文化-社会景观。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空间,是源自人类学的一个专业性概念,更是渊源于20世纪70年代社会科学研究空间转向的实践论产物。作为...
关键词:西南少数民族歌场 文化空间 关系主义 
文化空间的概念及其学术视野被引量:7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36-41,共6页杨晖 
2015年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文化空间视野下西南少数民族歌场研究”(15YJCZH199)。
源于人类学概念的文化空间,是空间文化化与文化空间化的时空文化结合体,它以空间生产及其一系列文化表征,建构起一个属于人的意义世界。纵观目前的文化空间研究,大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学的一种实操研究,旨在推进文化空间类非物质文...
关键词:文化空间 空间转向 关系视野 
彝族花鼓舞的历史源流、主要特征与多重价值被引量:4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27-33,共7页黄龙光 杨晖 
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灾害神话研究";项目编号:17XMZ063
彝族花鼓舞作为一个仪式灵舞,源于彝族丧礼五言诗体古籍《笃慕拢细则兜》"娱尸慰灵"的仪式演述,其目的是通过后人模拟象征踩踏归祖途中的尖刀草而"送灵归祖",实现彝人灵魂在现世和祖界之间的有效过渡与平稳转换。彝族花鼓舞具有历史性...
关键词:彝族花鼓舞 历史源流 历史记忆 地域和谐 
高校民族文化传习馆非遗保护的角色与功能被引量:1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104-110,共7页黄龙光 杨晖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灾害神话研究"(项目编号:17XMZ063)
高校民族文化传习馆充当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空间、保护主体与交流中心三个角色,相应地发挥着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展示、教育传习与传播保护三个主要功能。高校民族文化传习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属于一种独特的非遗保护新模式,其作为民...
关键词:高校民族文化传习馆 非遗保护主体 教育传习 
云南少数民族歌场的类型与功能被引量:2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24-29,共6页杨晖 黄龙光 
2015年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文化空间视野下西南少数民族歌场研究"(15YJCZH199);2013年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文化空间视野下云南少数民族歌场研究"(2013Z015)
少数民族歌场是少数民族自古以来在固定的时间和既定的空间,集传统神圣祭仪、歌舞展演与社会互动等为一系列核心符号及其表征的文化综合体。根据歌场内涵及其表现形式,云南少数民族歌场总体上可划分为生产类歌场、祭祀类歌场、交游类歌...
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歌场 类型与功能 地域整合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