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林风[1] LIN Feng
出 处:《外国语言文学》2020年第1期106-112,共7页Foreig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tudies
基 金: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JYTJQ201805);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行业翻译的案例教学法研究”(FJJKCGZ18-831);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校级课题“《易经》的索隐式翻译研究”(FWX17042)
摘 要:1引言 翻译研究的主流早已跳出语言学的窠臼,实现了文化转向。研究的重心从单纯语言转换机制转向跨学科综合分析,研究的倾向从价值的评判转向文本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文本外因素对文本本身的影响得到了极大的关注。学界关于这些因素中的意识对翻译的规约性已有一些成果,但缺乏系统阐述二者关系的专论,尤其是翻译对意识的反作用,讨论得更少。在这样的背景下,岳峰所著《意识与翻译》应运而生。该书2018年12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意识与翻译”的成果。该书首次将意识分为个人意识、群体意识、地域意识、社会意识与国家意识五个层面,探讨每个层面与翻译的互动关系。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88.18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