吁求与呼唤:美好人性的回归与传承——《驿路梨花》的“非构思”解读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清 

机构地区:[1]江苏扬州宝应县城西实验学校

出  处:《中学语文》2020年第10期8-13,共6页

基  金:作者主持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普教立项课题“基于‘非构思’写作理论的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研究”(课题编号:D/2015/02/46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彭荆风的小说《驿路梨花》(下称《驿》文)数次入选语文教材,又一度退出,现在重新进入统编教材后,编在"中华美德"单元,其基本解读为:小说通过发生在哀牢山深处一所小茅屋的故事,生动地展示了雷锋精神在祖国边疆军民中生根、开花、发扬光大的动人情景,再现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乐于助人、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歌颂了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貌。在这个解读里,编者主要关注的是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乐于助人、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和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貌"。无论是"淳朴民风"还是"社会风貌"都侧重于"道德",也许正是基于此。

关 键 词:社会风貌 互帮互助 知恩图报 非构思 《驿路梨花》 

分 类 号:G634.3[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