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朱亮亮[1]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出 处:《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54-59,共6页Hubei Institute of fine Arts Journal
摘 要:佛教传入东亚后,对各国的生死观、“他界观”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其中尸陀林的丧葬方式、不净观和“九相”(“九想”)等与生死相关的观念首先在中国传播并不断与本土文化融合,产生了一系列相关的图像表达方式,如克孜尔石窟中的观想图等,并延伸到其他的宗教艺术甚至世俗艺术中。但从传世作品来看,多以白骨、骷髅等为表现对象,甚少出现尸体。这些观念继续东渐至日本后,发展出了独特的表现以人死后尸体变化九个阶段的“九相图”,一些作品还以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的死亡作为表现对象,如日本京都西福寺藏《檀林皇后九相图》等。相关图像的制作一直持续到了今天。本文探讨此类图像产生的佛教等外来文化及本土文化动因,将中国及日本相关题材作品的表现方式进行对比,通过两者的异同,探寻中国文化与日本“九相图”之间的特殊关系,分析中日佛教观念在图像表现上产生差异的原因。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8.255.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