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失学少年”到“失足青年”的生成与治理——农村教育贫困的一种文化学解释  被引量:10

From Out-of-school Youth to Off-foot Youth:Formation and Governance:A Cultural Explanation of Rural Education Poverty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陈先哲[1,2] 全俊亘 Chen Xianzhe;Quan Jungen

机构地区:[1]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2]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市教育治理现代化高等研究中心 [3]华南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出  处:《中国青年研究》2020年第7期62-67,53,共7页China Youth Study

摘  要:借鉴并改造刘易斯的"贫困文化论"理论框架,尝试从社会文化、学校文化、家庭文化和个体文化等四个维度对农村教育贫困问题进行文化学解释。在此基础上以某"诈骗乡"为个案开展教育调查发现:社会文化的"江湖"化会造成学校内部反学校文化膨胀,加上家庭文化中"读书无用"和"读书无望"心态并存,个体在就学中容易倾向于短期投机行为,在初中阶段产生大量"失学少年",并在不良社会文化的浸染下容易参与集体投机诈骗行动,成为"失足青年"。新时代精准治理农村教育贫困问题,一方面要精准识别农村教育贫困对象和文化根源,尤其要净化教育外部环境;另一方面要综合考虑文化与政策的因素,引导目标群体产生良性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关 键 词:“失学少年” “失足青年” 农村教育贫困 文化学解释 

分 类 号:G521[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