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心性学说的修养实践——理论、方法及意义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马世年[1] 

机构地区:[1]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  处:《斯文》2020年第1期138-156,共19页

摘  要:心性之学是孟子思想之根本,它贯穿了孟子的各种学说,而性善论又是心性之学的核心主张。孟子性善论的理论构建思路是,首先提出人禽之辩,以“几希”之性为善,继而指出人之本然与同然者为善,然后将其归纳为人心之善,最后以恶之由来反证性善。在此基础上,孟子对其做了进一步的扩展:其一,所谓“性善”,只是一种善端,因此,人要成为尧舜便须扩充善端;其二,以“仁义内在”批驳了“仁内义外”之说,从而总结出“反求诸己”的内省功夫。孟子心性学说的修养实践方法,可以概括为尚志、存养、扩充、自反四个方面,这对于个体的自我修养而言无疑是有着方法论意义的。

关 键 词:孟子 心性学说 性善论 修养实践 

分 类 号:G63[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