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克中[1]
出 处:《中学语文教学》2020年第8期44-47,共4页Language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摘 要:中国的传统文学批评侧重美学价值、道德判断和人格意义,但缺乏人性的普遍观照;非常重视文化理性,但忽视文艺批评中应有的对人生命自身的关注。这种文学批评现象在中学古诗文教学中也普遍存在,对杜甫《登高》诗的教学结论就体现了这一文学批评传统中的不足。如何理解杜甫在《登高》中的生命表达,如何理解他的生命哀歌与道德人格之间的关系,如何将杜甫及其作品理解得更丰富更有文学意义,这是今天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思考的内容。在道德理性和文化理性之外,今天的教学还应该让人看到对生命本身的尊重和对诗人个体的尊重。因为《登高》不仅体现了杜甫的道德意志,同时它还是一首生命的哀歌,表达的是诗人的生命之伤。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