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哀歌声中再无梦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克中[1] 

机构地区:[1]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210005

出  处:《中学语文教学》2020年第8期44-47,共4页Language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摘  要:中国的传统文学批评侧重美学价值、道德判断和人格意义,但缺乏人性的普遍观照;非常重视文化理性,但忽视文艺批评中应有的对人生命自身的关注。这种文学批评现象在中学古诗文教学中也普遍存在,对杜甫《登高》诗的教学结论就体现了这一文学批评传统中的不足。如何理解杜甫在《登高》中的生命表达,如何理解他的生命哀歌与道德人格之间的关系,如何将杜甫及其作品理解得更丰富更有文学意义,这是今天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思考的内容。在道德理性和文化理性之外,今天的教学还应该让人看到对生命本身的尊重和对诗人个体的尊重。因为《登高》不仅体现了杜甫的道德意志,同时它还是一首生命的哀歌,表达的是诗人的生命之伤。

关 键 词:哀歌 社会价值 人格意义 生命之伤 

分 类 号:G634.3[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