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朱立元[1] 熊腾 Zhu Liyuan;Xiong Teng
出 处:《社会科学战线》2020年第8期137-143,共7页Social Science Front
摘 要:在康德关于美的分析论中,鉴赏判断的普遍性作为第二契机,一直是理解康德美学的关键。第二契机从量来观照美,强调的无非是两点,一是鉴赏判断的普遍性无关乎概念,二是鉴赏判断的普遍性是一种主观的普遍性。然而就常识来说,一种主观的普遍性是难以想象的,康德的鉴赏理论在这方面往往遭受非难,这里应当注意的是,虽然康德在此论题上有明显的形式主义倾向,但问题的关键在于,鉴赏本身作为反思判断力的一个分支,是属于批判哲学体系的内部建构,任何对其进行的批评或辩护,如果离开了康德的先验观念论这一基本背景,都难以使人信服。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