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晓珍[1] Liu Xiaozhen
出 处:《未来传播》2020年第4期127-133,共7页Future Communication
基 金:浙江省教育厅2019年度一般科研项目“从贾宝玉形象看《红楼梦》的佛禅境界”(Y201941932)的研究成果。
摘 要:《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对贾宝玉形象构思的佛禅影响比较明显,通灵宝玉是佛禅本心的象征,通灵宝玉下凡历劫,温柔乡中梦幻一场,象征本心的迷失,而最后宝玉出家,“落了个片茫茫大地真干净”,则表达了一种解脱境界,从迷失到开悟的人物形象设置有着浓重的佛禅意味。从小说中贾宝玉的言行经历来看,他的解脱契机是对佛教基本教义“四圣谛”“三法印”等的深切体认。通过日常的读诗参禅,以及目睹大观园众女子的离散死亡,其空苦无常的体验越来越深,而林黛玉的死去,则是把他推入空门的最终原因。从本质上说,贾宝玉出家表达的是析假入空的小乘境界,观法上乃析法空、色败空,灰断色彩极为浓重,佛性认识上较为简单,智不穷源,并未对此“本心”有根源性探寻。从整体文本效果来看,佛禅主旨并非小说的着力方向,由于其对痴情的描绘更多,且相当成功,“遁入空门”反成为“情而不得”的衬托,表现出浓重的悲情意识与幻灭感。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21.1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