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黄夏年[1] Xia’nian HUANG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出 处:《佛学研究》2020年第1期244-260,共17页Buddhist Studies
摘 要:历史上中国佛教出现过四种专门谈论法印经典的译本,本文以南北朝时期的二种法印经典为例,研究它们的不同变化。北方西晋竺法护译的《佛说圣法印经》,涉及的是"我空法不空"的思想,应该是属于北印度小乘佛教说一切有部的经典,与另一部《慧印三昧经》是各自分别的经典。但与南朝刘宋求那跋陀罗译的《杂阿含经》卷三(八〇)从体例到分段,以及内容,基本相同,且字数几乎相等,应是同源的本子,只是在中文表达方面有一定区别。北方法护译出的《佛说圣法印经》译本,传到南方,又与南方求那跋陀罗译出的《杂阿含经》卷三(八〇)(台湾印顺称为《圣法印知见清净经》)相汇,成为中国译经史上的典型案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