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南帆[1] Nan Fan
机构地区:[1]福建省社会科学院
出 处:《文学评论》2020年第6期54-62,共9页Literary Review
摘 要:文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涉及四个问题:一,文化结构。尽管文学批评史上种种命题持续产生,但是,这一切并非通向一个终极版文学理论,而是很大程度上来自特定时代诸多学科共同构成的文化结构,要更多地考虑时代的种种需求如何传递到文学理论。二,现今文学理论置身于“现代性”结构之中。现代“文学”概念的形成即是现代知识转换的后果。中国现代文学对于启蒙、民族国家等“现代性”主题做出了独特的回应,同时又参与了“现代性”批判。三,“现代性”平台上,审美是文学发出的主要声音。席勒的审美自由与马尔库塞的“新感性”均从主体的意义上论述审美的解放理想,但这不能代替社会科学的其他关注。没有理由形成审美的“独断”,社会文化之中包含审美与诸多学科之间的“博弈”。四,传统是现代社会论争最激烈的一个领域。文学传统背后的民族文化与民族国家形象密切相联。但是,文学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的关系远比通常想象的复杂。只有将各种因素之间的互动纳入视野,文学理论体系才能构建为一个充满辩证精神的活体。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22.98.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