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彭志君
机构地区:[1]衡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衡阳421001
出 处:《武陵学刊》2020年第6期135-140,共6页Journal of Wuling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康德先天综合判断的第三者问题研究”(18FZX042);衡阳师范学院教学改革项目“我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YKT201720)。
摘 要:“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教学法贯穿着一个选择、接受和批判的过程。选择是教师和学生面临的原初情境;接受则是从原初情境中生发出来的体验状态;而批判是对选择和接受的理性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教学中所历经的选择、接受和批判的辩证发展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获得哲学素养的过程,同时也是师生共同塑造世界图景、洞悉人生真谛、体认价值意蕴的过程。
分 类 号:G641[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