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英语教师对“寻梦中国”之国家形象建构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高惠莉 肖勇[1] 

机构地区:[1]西北工业大学

出  处:《外语电化教学》2020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Technology Enhanced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基  金: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海外驻华记者对‘寻梦中国’之国家形象建构”(项目编号:2015J024)部分研究成果。

摘  要:一、课题调研情况国家形象是指本国对自身的认知以及国家与国家之间互相的认知,包含"自我形象"和"他者形象",是自我认知与它国认知博弈的产物。本课题仅涉及"他者形象"研究,从"他者"角度研究中国形象如何被构建。研究中的"他者"指彼得·海斯勒,中文名何伟(下文使用他的中文名),1996年曾以美国"和平队"员的身份在中国度过了两年英语教学生涯。本课题研究对象为何伟的三部"非虚构性叙述"作品,即《江城》《甲骨文》和《寻路中国》。作品于2001至2010年间在美国出版,此后,有两本书被翻译成中文。

关 键 词:自我形象 非虚构性 自我认知 和平队 他者形象 英语教学 中文名 课题调研 

分 类 号:H319[语言文字—英语]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