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朱新屋[1] Zhu Xinwu
机构地区:[1]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州350117
出 处:《孔子研究》2020年第6期131-138,共8页Confucius Studi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超越‘神道设教’:明清时期《感应篇》诠释研究”(项目编号:18FZS017)之阶段性成果。
摘 要:作为一种劝善戒恶的通俗读物,承载善恶报应观念的善书(或称劝善书)对明清以降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明清理学家围绕善书,就人性观、命运观和天道观展开了相当激烈而持久的争论。从作为“善书运动”兴起标志的袁了凡《立命篇》开始,到清代张尔岐《袁氏立命说辩》、罗有高《书济阳张子〈立命说辩〉后》,可以梳理出一条清晰的善书和理学互动的思想脉络。透过这三篇构成历时性争论的思想文献,可以看出明清“善书运动”形塑理学议题、影响理学观念,以及这些议题和观念的演变反过来助推了“善书运动”的发展。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