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汭屿 Liu Ruiyu
机构地区:[1]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
出 处:《文艺研究》2020年第12期113-124,共12页Literature & Art Studi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晚清民国京剧现代化研究”(批准号:20CB164);中国传媒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欧阳予倩戏曲革新理论及实践研究”(批准号:CUC200C006)成果。
摘 要:20世纪一二十年代,戏剧改良经过晚清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变革从外围层面深入到艺术本体,戏曲艺术的体裁样式——"艺体"开始发生显著改变,显示出明显的现代气息。这轮变革由南、北京剧大师欧阳予倩和梅兰芳主导,他们各自推出了一系列古典剧目,以"红楼戏"为交集。其中,欧阳予倩受"西风东渐"时代思潮影响,以西方现代戏剧的本质属性"戏剧性"为纲,以传统戏曲的艺术元素、表现手法和美学风格为目,以改革旧戏,尝试建立中国现代戏剧,是为"西体中用";梅兰芳则以立足本土为基本立场,跳出明清戏曲藩篱,探寻民族艺术的内在理路,通过对古典艺术遗产的深层开掘与创造性转化,在复原古典美学风格的同时,使其具备现代生命,是为"以今化古"。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3.158.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