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戏曲

作品数:289被引量:355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杜桂萍王春阳刘水云李艳邱江宁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陕西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浅析中式美学在中外合作戏剧创作中的角色和功能
《上海艺术评论》2024年第6期85-87,共3页施丽明 吕颜婉倩 
戏剧是现实的镜子,折射出世情冷暖、人生百态;戏剧是沟通交融的媒介,在跨文化视角下的多元叙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明清戏曲高峰到现当代经典之作,中国戏剧以其深厚的历史人文积淀、丰富多彩的议题内容,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
关键词:跨文化阐释 戏剧创作 数字空间 明清戏曲 他者文化 跨文化视角 文化融合 纵深感 
纤足、淑女与慧婢:明清戏曲对卓文君形象的品貌与人格呈现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184-191,208,共9页汪泽 
卓文君形象于现存明清戏曲中有着独特的呈现方式,其形貌描写受纤足审美影响,品德上突显出封建淑女贞、孝、贤的操守,又普遍以慧婢角色为陪衬。缠足时俗之下文君角色的纤足特征关联着道德层面对女性的规约与期许,变异形象与固有情节之间...
关键词:明清戏曲 卓文君形象 相如文君故事 
元明清戏曲改编研究的回顾与反思——以新世纪以来的相关成果为中心
《四川戏剧》2024年第9期45-49,共5页康光磊 焦敬华 
新世纪以来,学界关于元明清戏曲改编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包括跨文体和古人古事改编在内的取材研究,二是包括改编内容、方式、动因、效果、理论在内的综合研究。今后,元明清戏曲改编研究可在四个方面拓展和深化:重估古典...
关键词:元明清戏曲 戏曲改编 文体差异 改编研究 
出版视域下明清戏曲的发展与传播——评《明清书坊与戏曲研究》被引量:1
《传媒》2024年第7期I0004-I0004,共1页刘容江 
明清时期戏曲文学空前繁荣,日渐发达的市民经济催生了诸多经典的戏曲名作,而这些经典戏曲在坊间的传播又深刻影响着当时人们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念以及审美趣味。因此,以出版文化作为切入点探究明清戏曲的发展与传播,为戏曲研究提供了一...
关键词:戏曲文学 戏曲研究 明清戏曲 古代文学 审美风尚 社科基金课题 书坊 传播学 
明清戏曲疑难字词例释
《语言研究》2024年第1期104-108,共5页吴小萱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明清南方俗曲文献语言文字研究”(23CYY010);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清抄曲本用字研究”(Z23JC089)。
明清戏曲中有很多疑难字词未得其解,它们多与俗写讹变有关。文章以俗字学理论为指导,在比勘异文的基础上,结合戏曲的自身特点,对■“■”“发详”“穵灭/挖灭/挖密”“一身太守”等的词义作了细致深入的考辨。
关键词:明清戏曲 疑难字词 考释 
神性隐退 人性闪现纸上龙吟:中国文学中的龙事
《国家人文历史》2024年第1期50-57,共8页蒋波 
魏晋时,光怪陆离的志怪小说渐近成熟,龙的形象随之走下神坛。在《楚辞》中作为原始图腾的信仰残存被洗去,在《易经》中作为君子刚健品格的道德隐喻被颠覆,民间文学的演进中,龙的宏大叙事被消解。文学家们努力迎合蓬勃兴起的市民阶层审...
关键词:唐宋传奇 市民阶层 志怪小说 《楚辞》 宏大叙事 明清戏曲 原始图腾 道德隐喻 
《霓裳羽衣舞》在明清戏曲中的“缥缈仙体”与“风流肉身”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3年第6期117-123,共7页盛亦惠 
长久以来,我们对于古代戏曲、舞蹈之表演以及表演性的了解都依赖大量的文本材料,但文本材料并不能充分体现舞台表演集文字、音乐、动作于一体的多媒介属性。基于文本材料的局限,是否可以从文本材料中发掘表演史非文字的一面?文章以历史...
关键词:身体 明清戏曲 霓裳羽衣舞 表演 多媒介性 
比较视野中的中国古典戏曲“动情”说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23年第2期141-161,共21页陈田珺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欧美学者的中国古典戏曲研究”(23CZW037)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古典戏曲批评辨析“情”的性质,如“雅情”与“俗情”,“真情”与“伪情”,“正情”与“邪情”;西方的戏剧批评在“动”的方法上着力甚多,如悲剧与喜剧的观众接受,“体验派”与“表现派”之争,有关戏剧性的讨论,等等;欧美地区学者...
关键词:比较研究 宋元戏曲 明清戏曲 动情 戏剧性 
八股文章法与明清戏曲结构理论的契合
《中华艺术论丛》2023年第1期215-222,共8页方盛汉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明清戏曲批评中的皖籍曲家研究”研究成果(项目号:AHSKQ2018D112)。
八股文章法和戏曲在代人立言、尊文题、起承转合方面具有共通性,二者在思想内容表达以及结构逻辑上十分契合。“代圣人立言”是八股文的最大特点,戏曲代言要揣摩得像;八股文创作“文莫贵于尊题”,戏曲创作则需重视“头脑”;二者都讲究...
关键词:八股文 明清戏曲 代言体 尊题 起承转合 
明清戏曲美育观的历史成因与发展脉络
《黄河之声》2023年第22期4-8,共5页霍运哲 姜羚 
2022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传统音乐文化的新媒体传播途径与策略研究——以苏州评弹为例》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2SJYB2305)。
明清时期,受统治阶级封建文教政策的影响与市民阶级审美趣味的转变,民歌、小说、戏曲、书画等艺术形式得以蓬勃发展,与之对应的美育观先后形成,集中体现为道德教化与情感宣泄两大职能。明清戏曲美育观既有宋濂、刘基、方孝孺文学思想中...
关键词:明清 戏曲 美育观 道德教化 情感宣泄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