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体中用

作品数:130被引量:173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方克立徐家伟李洋刘悦笛李宗桂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山东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儒商思想——以梁漱溟、李泽厚、张祥龙为中心
《当代儒学》2024年第2期47-72,共26页王硕 
梁漱溟“乡村建设”是约一个世纪之前的事,而“中国式现代化”是近年来兴起的说法,所以很多人忽视了梁氏“乡村治理”正是“中国式现代化”尝试,同样被忽视的还有梁漱溟其实可视作现代儒商精神的代表。李泽厚“西体中用”也是“中国式...
关键词:儒商 中国式现代化 梁漱溟“乡村建设” 李泽厚“西体中用” 张祥龙“儒家文化保护区” 
李泽厚“西体中用”原则下中西融汇之美学建构——以《美学四讲》为中心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23-32,共10页黎林 
迄今为止,对李泽厚的美学思想的阐释存在两种偏差。一种观点以国内学者为主,过于强调李泽厚美学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对西方美学的借鉴,忽视了对中国美学传统思想的汲取。而另一种观点多见于国外,重视李泽厚美学思想对儒家思想的吸...
关键词:李泽厚 《美学四讲》 “西体中用” 中西融汇 儒道互补 
“西体中用”:埃兹拉·庞德的文化观及翻译观被引量:1
《走进孔子(中英文)》2023年第6期77-83,共7页杜玮 
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1885—1972,以下简称庞德),是20世纪儒家思想在英美传播发展中的重要人物,也是20世纪英美新诗运动的领军人物。其思想深受中国儒家影响,其在文学上的意象派主张与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说不谋而合,在“海外儒...
关键词:西体中用 中国古典诗歌 意象派 翻译观 文化观 埃兹拉·庞德 儒家思想 新诗运动 
出入中西,熔裁新旧——欧阳予倩《宝蟾送酒》与新文化运动早期的戏曲改革被引量:2
《文学评论》2023年第4期35-44,共10页刘汭屿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晚清民国京剧现代化研究”(项目编号20CB16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京剧红楼戏《宝蟾送酒》是欧阳予倩在新文化运动发轫之时戏曲改革的代表作。当时的欧阳予倩具备西方戏剧素养,但尚未被“全盘西化”的激进思潮同化,因此《宝蟾送酒》实现了西化的新思想、新文体与传统的旧技艺、旧风格的熔裁融合,既实...
关键词:西体中用 戏曲现代化 新文化运动 新旧剧论争 
中国电影理论的“体用”之学
《复印报刊资料(影视艺术)》2023年第6期29-35,共7页李洋 
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西方影像哲学研究”(项目批准号:21BA02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电影学界不断倡导中国电影学派建设之时,回到中国古代的“体用之辨”的历史中,尤其是结合清末的洋务派和李泽厚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将“体用”与“中西”结合的思想,中国电影可以通过重提“西体中用”来进行其理论的复兴。冯友兰与...
关键词:中国电影理论 体用之辨 中体西用 西体中用 品级论 溯流别 以意逆志 
清代杂说笔记视域中的域外文明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58-63,共6页宋世瑞 
2020年度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Y2020D146)。
清代杂说笔记中的有关域外事物的记载,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即清代顺治-嘉庆时期、道光-宣统时期。前者仍是晚明以来“中体‘外’用”思想延续,后者表现为域外事物的急剧增加,中西融合的趋势日渐明显。与清代前中期的记载相比,晚清杂说...
关键词:杂说笔记 域外文明 中体西用 西体中用 
儒家的“创造性转化”与“转换性创造”——以林毓生与李泽厚中国式现代化为考察中心被引量:1
《孔学堂》2023年第1期23-31,116-125,共19页刘悦笛 Zhu Yihua(译) 
林毓生的“创造性转化”与李泽厚的“转换性创造”,提供的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不同导向性方案,同时也是儒家得以“创化”与“转创”的现实路径。“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儒家的现代性转型,林毓生所要“转化”的乃是儒家人文主义,李泽厚...
关键词:创造性转化 西体中用 仁居礼先 释礼归仁 情理结构 
怀念李泽厚先生被引量:1
《国际儒学(中英文)》2023年第1期20-26,167,168,共9页梁涛 
李泽厚是我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他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西体中用”,为改革开放、实现四个现代化提供了理论根据。他所写的中国思想史三论,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思想史学科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郭店竹简公布后,他对竹简的思想定位及学派...
关键词:李泽厚 西体中用 牟宗三 思孟学派 荀子 兼祧孟荀 
从李泽厚的体用观看中医药学的现代化被引量:2
《医学与哲学》2023年第3期62-65,共4页付广威 郭逸文 程伟 
实现中医药学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传统深厚的中医学融入现代社会的必由之路。近年来的中医现代化研究虽取得了相当的成果,但却似乎仍然在中医体系的门前徘徊,难于深入其内在实质。对问题原因的探寻往往需要突破旧观念的哲学反思。中医现代...
关键词:李泽厚 体用观 西体中用 中医现代化 
中国电影理论的“体用”之学被引量:2
《民族艺术研究》2023年第1期72-79,共8页李洋 
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西方影像哲学研究”(项目批准号:21BA02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电影学界不断倡导中国电影学派建设之时,回到中国古代的“体用之辨”的历史中,尤其是结合清末的洋务派和李泽厚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将“体用”与“中西”结合的思想,中国电影可以通过重提“西体中用”来进行其理论的复兴。冯友兰与...
关键词:中国电影理论 体用之辨 中体西用 西体中用 品级论 溯流别 以意逆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