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静璐 ZHANG Jinglu
机构地区:[1]湖北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出 处:《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6期18-22,共5页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Social Science Edition)
摘 要:文章通过解读“孟告之辩”文本内容,梳理了孟子、告子辩论的脉络及其逻辑的合理性。孟子的“性”指人在克服动物性的基础上自然向“善”的过程,即“人性”,孟子顺“性”而引出“心”,即“情”,由性及情的过程,是“四端之心”的显现,进而指出“性”是内心取舍的道德认知。在人性之辩后,孟子与告子针对仁义问题进行辩论,孟子坚持“仁义内在”,也就是仁义在于人的内心,主张由心出发,在善的道德认知基础上开展道德行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