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洪杏[1]
出 处:《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20年第6期145-154,共10页Journal of Fujian Provincial Committee Party School of CPC (Fujian Academy of Governance)
摘 要:"道法自然",老子之"教"由修此"法自然"之道而成。此"教"因"道"不可道而"不言",亦因着"弱也者,道之用也"而以"守柔""不争"为旨归。世间人多为名利所诱,其对权势的争夺是因为拥有权势的"强"者可以借此攫取更多,而那些对于名利的获取能够有所节制因而"少私寡欲"者便因为"不争"而显得"柔弱"。就此而言",不争"而"柔弱"说到底是由于"不欲"而"知足"。故老子的"不言之教"在根柢处是"知足"而"不欲"之教。同是为了消除"文敝"而设道以立教,以"质"与"文"的配称相应为宗趣的孔子之教推重"质"又倡导"博学于文",老子之教却因任自然而唯"朴"是从。"名""言"使人得以对原本浑然一体的世界条分缕析,而老子的"不言之教"则要化导人们由炫人耳目于"五色""五音""五味"的纷纭世界重归于朴一,老子"不言之教"的"浑心"本身即构成了此教化的一重内涵"。守柔""知足""浑心"三者实互为表里。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