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杏

作品数:32被引量:22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共福建省委党校更多>>
发文主题:《论语》注疏孔子一以贯之中庸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研究》《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东南学术》更多>>
所获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守柔·知足·浑心——从价值之维再论老子“不言之教”被引量:1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20年第6期145-154,共10页陈洪杏 
"道法自然",老子之"教"由修此"法自然"之道而成。此"教"因"道"不可道而"不言",亦因着"弱也者,道之用也"而以"守柔""不争"为旨归。世间人多为名利所诱,其对权势的争夺是因为拥有权势的"强"者可以借此攫取更多,而那些对于名利的获取能够...
关键词:老子“不言之教” 守柔 知足 浑心 
《论语》“尧曰”章大旨析疑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37-41,共5页刘娜 陈洪杏 
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学以致其道’——近代以来《论语》注疏辨正”(2012B153)
《论语》'尧曰'章可把握为孔门弟子借着对某些取自遗籍的古圣先王之语和若干孔子之语的连缀,来传述一种被追溯到古圣先王而实则在孔子这里才第一次获得自觉的'道'的传承历程。其对汤武皆以'罪己'为为政之大端的强调,既相契于先师的'克...
关键词:“尧曰”章  允执其中 罪己 
钱穆先生《论语新解》探微——以“学为人之道”为致思线索被引量:2
《理论与现代化》2018年第2期114-120,共7页陈洪杏 
"学为人之道"是钱穆先生《论语新解》的中心话题,钱穆反对从"性"上立基,将"学为人之道"所以可能的根据溯及先验层面,"学为人之道"便充其量只能是一种倡导,终究无法成为一种有着普遍效力的道德要求;由否定程朱对"性""天""理"等范畴的探...
关键词:钱穆 《论语新解》 “学为人之道” 
由“仁”与“质”“文”之关系再探“文质之辨”--以近代以来《论语》注疏为中心
《理论与现代化》2017年第2期60-66,共7页陈洪杏 刘娜 
"文质之辨"涉及"人"与"文"的张力,乃涵摄《论语》全书精义的又一重大分辨。文章结合"仁"与"质""文"的关系,从理想的君子人格的养成和良善社会风尚的培壅两个角度,再度探询了"文质彬彬"的确切内涵、致取之途。一方面,就理想的君子人格的...
关键词:君子人格 社会风尚 文质之辨 
“学”之“觉”义探微——“学而时习之”之“学”义旨辨略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6年第5期108-114,共7页陈洪杏 
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学以致其道’--近代以来<论语>注疏辨正"(项目编号:2012B153);中共福建省委党校课题"‘学而时习之’旨趣辨正"(项目编号:2015B14)的研究成果
孔子之学辐辏于"觉",此"觉"或"觉悟"由效仿在践"仁"、履"仁"方面可引以为范的先哲时贤的所作所为("效"或"效仿")而得,亦由讲习被认为寄寓了"仁"道消息的《诗》《书》《礼》《乐》《易》等古代典籍("学文")而得。对"学""效""觉""学文"四...
关键词: 效仿 觉悟 学文 
《论语·先进》“侍坐”章“与点”义趣辨微——以近代以来《论语》注疏为中心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70-74,共5页陈洪杏 
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学以致其道"--近代以来〈论语〉注疏辨正>(2012B153)
近代以来对《论语·先进》"侍坐"章"与点"义趣的诠说依然繁富,绝大多数注家均刻意区别曾晳之志与子路、冉有、公西华之志,同时亦留意到了孔子对其余三子之志并无贬意。不过由于没有关联孔子对为政的总体设想,未能分出为政的若干层次——...
关键词:《论语·先进》 为仁 为政 教之 
孔子“无为而治”说辨微被引量:4
《哲学研究》2015年第7期57-63,共7页陈洪杏 
"无为而治"是孔子"为政"之要端。本文剖析了作为"为政"理想的"无为而治"和作为"为政"途径的"无为而治"之内涵,指出和洽清平的"大同"之治即是"无为"之治,以一种过程看的"恭己正南面"则构成"无为而治"的途径。文章最后强调,无论是"恭己"还...
关键词:无为而治 大同 恭己正南面 
《论语》“直”义抉微被引量:1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93-99,共7页陈洪杏 
文章从"直"、"仁"性、"直道"、"觉"诸范畴之间的微妙缘契,寻绎《论语》"直"的义趣,指出:《论语》中的"直"以"仁"性为端始,以"直道"为应然,以"觉"为契机;在礼乐之"文"沦为敝害的衰周,孔子对"直"的珍视,乃出自对一种富有生机的以"仁"为旨...
关键词: “仁”性 直道  文敝 
《论语·八佾》“绘事后素”义旨辨略被引量:1
《理论与现代化》2015年第1期36-42,共7页陈洪杏 刘娜 
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学以致其道’--近代以来<论语>注疏辨正";项目编号:2012B153
考察孔子对晚周"文敝"的深刻反省和孔子立教之初衷及《论语·八佾》各章章旨可以看出,孔子之道可谓文质彬彬之道,是"人"与"文"张力被措置到恰到好处之道。礼仪中人的真性情在孔子这里构成了礼之本、礼的本然义旨;《八佾》全篇中绝大部...
关键词:绘事后素   文敝 礼之本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章“命”意识辨正——兼谈“五十而知天命”被引量:1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55-61,共7页陈洪杏 
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学以致其道’--近代以来〈论语〉注疏辨正"(2012B153)
"命"的话题永远不可能被否弃。人作为一种肉体的存在,只有通过与外界进行必要的物质交换才能使其富有生机的肉体得以持存,对待性或有所对待是人的存在的一重规定,在这个向度上"命"的话题永远不会过时。同对"道"的瞩望一样,对"命"的顾念...
关键词:  或然性  崇高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