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许家星[1]
机构地区:[1]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北京100875
出 处:《学术界》2021年第1期20-31,共12页Academic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传统价值观变迁史研究”(14ZDB008)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朱子、象山思想中的皇极常被视为一个政治哲学范畴,也有学者提出异议,认为朱子皇极主要是经典解释问题。实则在二者之外,朱、陆皇极解皆着眼于它的德性教化意义而具体取径有上下之别,可谓殊途同归。朱子《皇极辨》是针对作为教化者的君王的“正心”之教,要求君王通过自我教化,树立至极准则,经由“立人极”来对下层产生风动影随般的下化于上的感化之效,实乃责君行道。《皇极辨》的改本较初本,明显强化了教化之意和立极思想。象山的皇极解则着眼于执政者对作为被教化者的下层民众的“保心”之教,要求民众树立德福一致,德即为福的德福观,从而实现承流宣化的效果,可谓化民行道。故以德性教化作为朱陆皇极说的一个立足点,当可贯穿皇极解政治教化与经典解释两种理解,亦从一个侧面阐明了儒家思想作为“教化哲学”的特色,对解决当前儒学研究的分歧颇具借鉴意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