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的公私观及其现代辨析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萍[1] 杨勇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哲学系

出  处:《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1年第1期41-42,共2页CHINESE SOCIAL SCIENCE DIGEST

摘  要:公私观念是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的一个特殊概念,也是一个核心概念。如何历史、客观地认识“公”与“私”概念之内涵及其关系的演变,揭示其在现代伦理生活中的真实意义,无疑是当代中国伦理道德建设的重要议题。公私概念的原生之意及其演变《甲骨文字典》解“公”字为“像瓮口之形,当为瓮之初文,卜辞借为王公之公”,其有两种释义“一先公。二公宫,宫室名,即大众之宫”。《金文诂林》引王献唐的考证,其铭文中“公”,殷商时期只作“祖先”解,周早期增加“尊贵”之意,周中后期又只作“君”解。可知,殷周时期“公”的指意多是对人物的称谓,并且对人物的身份角色有特定限制。

关 键 词:殷商时期 瓮口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 伦理道德建设 公私观 现代伦理 王献唐 殷周时期 

分 类 号:K87[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