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伦理

作品数:289被引量:420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宋永琴杨先顺李宪伦张成岗周文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东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布伦塔诺对西方近代伦理学基础原则的批判及其意义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53-60,200,共9页张勤富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布伦塔诺《道德知识的本源》翻译与研究”(20XZX015)的阶段性成果。
布伦塔诺对西方近代伦理学基础原则进行批判的缘由是要寻求克服伦理学危机与困境的出路,批判的依据是科学的知识原则,即内观原则。这一原则在伦理学知识上体现为明见性与有效性原则,据此,布伦塔诺批判了西方近代伦理学具有代表性的四种...
关键词:布伦塔诺 伦理学原则 伦理学危机 近代伦理学批判 现代伦理学奠基 
论鲍曼后现代伦理学的他者视域及边界
《伦理学研究》2025年第1期76-84,共9页杜红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1世纪东欧左翼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及其启示研究”(20BZX00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白银时代俄罗斯宗教哲学的现代性批判问题研究”(21YJC720006);黑龙江省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黑龙江大学专项资金项目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东欧左翼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研究”(2021-KYYWF-0145)的阶段性成果。
后现代全面开启了他者视域,基于“他者”,鲍曼建构了后现代伦理学。在鲍曼看来,现代伦理学将“他者”看作矛盾的化身,以秩序取代混乱、以自我代替他者,而“他者”是道德关系当事人之一,消灭“他者”意味着取消道德关系。维持道德关系必...
关键词:鲍曼 后现代 伦理学 他者 
重建当代中国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前提批判
《伦理学研究》2024年第6期1-13,共13页晏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当代中国道德观念史与道德实践史研究”(20&ZD038)的阶段性成果。
重建中国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强烈愿望,源自人们对现代道德状况的忧虑,根源于人们试图过一种整体性的好生活的动机。前提批判旨在见出重建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必要性乃由现代生产、交往和生活方式的历史逻辑决定;可能性则取决于我们是否...
关键词:现代社会 道德状况 思想资源 三种逻辑 现代伦理范型 
现代伦理学的基本中国话语及其理论体系
《江海学刊》2024年第6期23-40,共18页樊浩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民族共同体伦理道德的话语体系与理论体系建构”;江苏省道德发展智库和江苏省公民道德与社会风尚协同创新中心承担的江苏省重大项目“人文经济学内涵与价值研究”(项目号:24ZD003)的阶段性成果。
伦理道德对中华民族具有特殊的文明史意义。中国是礼义之邦,也是伦理学故乡,伦理学应当有充分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建立中国话语体系与理论体系。现代伦理学和伦理道德发展的中国话语体系与理论体系的探索,首先必须确立基本话语,这就是...
关键词:伦理学 中国话语体系与理论体系 伦理世界 道德世界 生活世界 
悦纳他者——戴维·马洛夫战争小说中后现代伦理的叙事策略
《理论界》2024年第8期79-86,共8页李朔 张勇先 
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朱利安·巴恩斯小说实验与现实主义研究”(18BWW054)的研究成果。
不同于现代西方伦理学对中心的维护、对自我的强调,后现代伦理观认为自我应主动承担起对他者的绝对责任,构建一种“为他”的伦理。戴维·马洛夫战争文学中的后现代主义小说叙述手法如降格叙事、复调叙事、拼贴叙事与他的后现代伦理思想...
关键词:戴维·马洛夫 后现代小说 他者 后现代伦理 
面向“附近”的伦理学:不确定时代伦理探究的视域转换与理论建构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42-49,150,151,共10页赵浩 
江苏省道德发展智库和“公民道德与社会风尚协同创新中心”的科研项目“乡风文明专题研究”阶段性成果。
当社会处于“非常态”下原有道德规范失效与伦理经验失灵已成为当代伦理学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一方面这是当代社会已成常态的不确定性风险的临界状态与集中展现,另一方面应对伦理风险的现代伦理学策略在高度形式化与手段理性化之下左支...
关键词:非常态 不确定性 伦理风险 现代伦理学 “附近” 
现代伦理学中利他主义的地位被引量:2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71-84,共14页甘绍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创新工程项目(2024ZXSCX03)。
一种适用于广博的陌生人社会、对每一个人都平等有效且不受空间或情感距离影响的稳定持久的利他主义,即能够体现道德原则普遍性特质的利他主义,不能奠立在缺乏坚定性、稳定性和可靠度的情感主义的基础之上,也不能表现为行为主体纯粹单...
关键词:利他主义 情感主义 制度设计 行为激励 
文野之别:现代伦理何以可能成为人类文明之道
《云梦学刊》2024年第3期43-59,共17页邓安庆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西方道德哲学通史研究”(12&ZD122)。
现代伦理在人类世俗化生活世界中以普遍的人性、自然法、个体自由、科学理性和公益与私益的权利为基础,才真正表达了现代人道义实存的方式,从而成为普遍文明的方向。但无论人文主义运动、宗教改革运动还是启蒙运动,都在弘扬一种道义,从...
关键词:文明 文化 野蛮 伦理善的隐匿性 现代伦理 
传统手工艺的现代伦理价值研究
《美化生活》2024年第15期57-59,共3页冯柳柳 
先秦儒家“乐通伦理”对现代伦理文明建构的影响
《华夏教师教育》2024年第4期140-150,共11页李建华 肖潇 
先秦儒家“乐通伦理”观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重要一环,对国家政治、社会运作乃至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思维方式影响深远。“乐通伦理”观的核心意涵包括,“乐”与“伦理”相通的基础为自然情感,“乐通伦理”的本质属性为道德、价值旨归...
关键词:“乐通伦理” 伦理文明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