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主义

作品数:268被引量:530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关巍陈真方德志罗伟玲江畅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巫术的情感主义与社会功能——论马林诺夫斯基的经济巫术仪式研究
《青海民族研究》2024年第4期105-113,共9页萧思良 
马林诺夫斯基的巫术研究具有两个重要的方面,其一是巫术的情感起源说,其二则指向巫术作为社会传统的意义与功能。两种论述之间似乎存在断裂,但实际上有着深刻联系。个体情感起源说将巫术定位于一种普遍的人类心理能力,这种理论同样可见...
关键词:马林诺夫斯基 经济巫术 土地制度 
情感主义及其问题——内战前美国罗曼司的诞生与自我协商
《浙江学刊》2024年第5期125-133,共9页梅笑寒 
在内战前美国文学的语境中,情感主义是美国文学诞生的重要文学史与思想史源头。受欧洲情感主义文学传统影响的内战前美国文学自觉接受了这一思潮。在这一文学史传统的影响下,内战前美国作家在罗曼司与文学批评中呈展现出了情感主义的文...
关键词:情感主义 情动转向 内战前美国文学 罗曼司 美国文艺复兴 
作为社会情绪的“同情”——郁达夫文学实践的情感主义路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4年第7期142-159,共18页孙慈姗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世纪中国文学学术话语体系的形成建构与反思研究”(项目编号:20&ZD280)的阶段性成果。
在郁达夫的文学观念中,情感始终是文艺活动的动力机制与旨归。郁达夫借鉴心理学理论将情感区分为“情绪”与“情操”两大类型,这其中作为“社会情绪”的“同情”被视为情绪与情操的连通媒介,也是文学情感发挥社会功能的通路。而对同情...
关键词:郁达夫 同情 感伤 《春风沉醉的晚上》 审美情操 
现代伦理学中利他主义的地位被引量:2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71-84,共14页甘绍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创新工程项目(2024ZXSCX03)。
一种适用于广博的陌生人社会、对每一个人都平等有效且不受空间或情感距离影响的稳定持久的利他主义,即能够体现道德原则普遍性特质的利他主义,不能奠立在缺乏坚定性、稳定性和可靠度的情感主义的基础之上,也不能表现为行为主体纯粹单...
关键词:利他主义 情感主义 制度设计 行为激励 
作为媒介的Persona:现代性的情感困境及其三重出路
《媒介批评》2024年第1期1-17,共17页姜宇辉 
在一个化身和人设随处可见的数字时代,persona这个古老的概念恰好为我们提供了批判性反思的视角。从古希腊的面具,到近代哲学的人格,再到现代文学的作者,这个概念也经历了不断的转化,而情感也逐渐成为其中的核心和要点。不过,以面具和...
关键词:PERSONA 情感主义 文学面具 戈夫曼 吉登斯 情动 友爱 
论伦理共识之可能——史蒂文森的情感主义共识论
《哲学分析》2024年第2期90-105,197,共17页龚群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全人类共同价值研究”(项目编号:21&ZD015)阶段性成果。
史蒂文森是重要的情感主义伦理学家,他的研究重心之一就在于如何克服和消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伦理上的分歧和冲突,从而达到伦理共识和伦理一致。为此,史蒂文森提出了两种工作模式,即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两个工作模式是前后关联...
关键词:史蒂文森 伦理语言 第一工作模式 第二工作模式 
探析《追寻美德》中道德分歧的解决方案
《西部学刊》2024年第6期164-168,共5页刘薇 
2023年度苏州科技大学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论麦金太尔道德分歧的解决方案”(编号:KYCX233287)的研究成果。
如何解决道德分歧问题是《追寻美德》一书所关注的焦点。麦金太尔运用历史主义的方法,从现代社会的道德无序性出发,探寻道德分歧产生的原因,并审视反思了西方道德哲学的发展。他认为道德分歧的基本特征在于不可公度性、预设了非个人的...
关键词:情感主义 道德分歧 追寻美德 
人性善恶的情感脉络——英国情感主义伦理学的兴起与道德之善的科学化
《广东社会科学》2024年第1期78-87,共10页卢俊豪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研究”(项目号22&ZD032);江苏省道德发展智库及江苏省公民道德与社会风尚协同创新中心的阶段性成果。
在“人性科学”的范式下,十八世纪的英国启蒙思想家逐渐发展出一种仅仅基于人类官能的情感主义伦理学。这一伦理学理论不仅不依赖于超自然的外在预设,而且还隐含着一条伦理理论科学化的内在脉络:起于从“性恶”到“性善”的人性论视角转...
关键词:人性科学 道德情感主义 道德之善 苏格兰启蒙 
基于情感主义德性伦理视域的高校道德教育探究--评《高校德育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探索》被引量:1
《中国教育学刊》2023年第12期I0006-I0006,共1页史湘芸 葛寒 
基于情感主义德性伦理视域的高校道德教育旨在培养具备情感智慧和良好德性品格的学生,使他们更具道德感知和决策能力,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应对伦理挑战和道德抉择。《高校德育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探索》一书是一本深入探讨高校德育教...
关键词:高校德育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 情感主义 理论与实践 现实生活 情感智慧 伦理挑战 伦理视域 
康德伦理学的隐秘玩笑:对格林式解读的分析与批判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17-25,173,共10页董滨宇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道德建构主义研究”(22ZXA005)。
格林对于康德伦理学作出了一种全新的阐释,他认为康德的义务论的根基并不是理性,而应该是情感。这种属于人的自然能力的情感能够提供行为是否正当的标准,而且由于情感的内在特性,它相当于是一种道德直觉。格林从情感主义与直觉主义的角...
关键词:康德伦理学 义务论 情感主义 直觉主义 道德法则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