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高雪茹[1]
出 处:《实用医技杂志》2021年第3期351-352,共2页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al Techniques
摘 要:幽门螺杆菌被国内外广泛证实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发生与发展的主要致病菌之一,1990年悉尼第九届世界胃肠病大会上将幽门螺杆菌正式定为慢性胃炎致病菌,同时还发现幽门螺杆菌和非溃疡性消化不良、胃癌发生也有关联,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第一级致癌物质,受到了临床的重视。我国作为人口大国,有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在国内依旧较高,成人中感染率可达到40%~60%[1]。临床推荐应用的根治抗菌药物有6种,调查其耐药性发现,甲硝唑耐药率最高,可达到60%~70%,其次为左氧氟沙星的30%~38%、克拉霉素的20%~38%,而对于羟氨苄青霉素、四环素、呋喃唑酮的耐药率则相对较低,而耐药率会影响药物根除效果,为此选择低耐药率的药物对药物效果影响更小[2]。国际上推荐的治疗方案为序贯疗法,但和传统标准三联疗法比较,并未显示显著的优势。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高的背景下,奥美拉唑在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中的作用重新受到了认可。本研究就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溃疡进行了探讨,同时就奥美拉唑治疗该药物的情况进行了综述,分析如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5.215.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