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汤志波[1]
机构地区:[1]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 处:《中国诗歌研究》2020年第1期74-89,共16页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沈周与吴中文坛研究”(项目编号:15CZW036);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科青年跨学科创新团队项目“多元视域下的江南文化研究”(项目编号:2018ECNU-QKT008)阶段性成果
摘 要:明清百余人追和倪瓒《江南春》,将原唱中的家国之怀变为闺愁情怨。从互文性视角探讨其成因可以看出,《江南春》唱和中的模拟或暗合了前代诗歌相关意象的典故,如写春之“春草”与“浮萍”所指涉的“王孙”与“浪子”,写江南之“横塘”与“西施”所象征的离别与爱情,等等,共同影响促成了其闺怨主旨。《江南春》唱和以步韵为主,固定的韵脚形成了固定的词组,从而引申出特定的意象群,进一步促使《江南春》主题趋同。但在“影响的焦虑”下,唱和者对词组、意象有意偏离、修正,“误读”下的主旨不再整齐划一。作为“强者诗人”代表的赵琦美连和百阕《江南春》,既创造性地将部分《江南春》变成咏史诗,又受前代诗人、当代唱和者甚至自己写作惯性的影响,最终未能摆脱闺怨主旨,显示出传统影响的深远。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