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何俊[1] He Jun
出 处:《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18-23,共6页Journal of Guangxi College of Education
摘 要:追诉时效制度,是刑法设定的影响刑罚消灭的制度。经过法定的追诉时效期限,国家对犯罪人的求刑权归于消灭,与之相伴随的刑罚也随之消灭。追诉时效制度中,追诉时效期限的起算直接影响到追诉时效制度的适用。作为追诉时效期限计算起点的“犯罪之日”,应当根据不同的犯罪形态,结合犯罪构成的成立标准予以确定。犯罪完成形态与犯罪未完成形态的表现形式不同,追诉时效期限的起算标准也随之不同。罪数形态不同,追诉时效期限的起算时间也不相同,对此,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共同犯罪的追诉时效期限的起算时间,需要根据共同犯罪的表现形式及共同犯罪的完成情况予以确定,同时体现共同犯罪与单独犯罪的区别。一人同时或者先后犯数罪时,则应结合刑法规定及数罪之间的关系,适用相应的追诉时效起算时间。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7.25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