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 王璁(譯) Michael Loewe
机构地区:[1]不详 [2]清華大學歷史系
出 处:《中国经学》2014年第2期175-186,共12页
摘 要:本文是英國著名漢史研究專家魯惟一(Michael Loewe)先生的最新著作《董仲舒——儒家繼承人與春秋繁露》(Dong Zhongshu,A ‘Confucian’ Heritage and the Chunqiu fanlu,Leiden:Brill,2011)一書導論的附録部份,概論性地介紹了自福蘭閣以來西方學界發表的關於董仲舒研究論著的主要觀點及問題。這裏其實包含了一些中國的學者,但是他們或者是用外文直接寫作,或者爲西方學者所注意而被翻譯引進到西方。我們知道大陸學界對於董仲舒的基本看法長期傾向於認爲他是維護皇權統治,引入陰陽五行迷信觀念,與先秦儒家質樸民本思想相脫離的。然而西方論著中關於董仲舒的觀點却對我們有很大的啓發意義。從胡適開始,曾祖森、蕭公權等都認爲董仲舒的主觀意願是限制皇權,曾祖森甚至認爲董仲舒是神學家,而德效騫、狄百瑞與本傑明·沃拉克注意到了儒教被確定爲中國正統思想過程中的很多細節問題,諸如民間教育系統、文官選拔系統以及儒教怎樣融入、吸收其他學派的觀點等問題,而後者更是懷疑儒教在西漢是否真正取得勝利,以及董仲舒與公孫弘對於推動儒教進程的作用。從總的方面看,西方學者十分重視《春秋繁露》的真實性,以及漢代皇帝對於儒學國教化中所處的角色及其能動性。這些細節上的特點恰恰是目前中國學者研究董仲舒思想尚需完善的地方。最後,要感謝博睿(Brill)出版公司授權本刊發表此譯文。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