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严楠 王非 邹晓昭 杜丽雪 刘莉[1] 李敏[1] 姜丹 王仲[1]
机构地区:[1]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出 处:《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第4期21-24,共4页Chinese Medical Humanities
摘 要:"放弃"一词常被医生用于描述病人或家属在临床上选择姑息性诊疗手段的场景。作为救死扶伤的医务人员,在大多数情况下会选择"最积极的手段"来救治病人,这出于医生崇尚的生命神圣论。但是,当病人的病情发展到濒危阶段,病人和家属可能对抢救手段有新的、不同的认知、思考和选择。对于选择姑息疗法的病人和家属,医生应当采取何种策略和态度?在大多数医疗机构中,如果病人拒绝了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呼吸机等生命支持措施,医生都会用"放弃"这个词来表述病人和家属的态度。本文阐述了"放弃"一词的文字意义,简述了医学产生的最初目的和医学的特点,并以此说明病人的死亡不应该被视为医疗服务的失败,而是生命过程的一个环节;选择不使用最终的医疗支持措施,也不应该被描述为对生命的"放弃",而是医疗服务方式中一种合理的选择。这样的选择既是生命质量论和生命价值论的体现,也是合理利用医疗资源的体现。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