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传敏[1]
出 处:《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1年第6期38-44,共7页Masterpieces Review
摘 要:周作人在《鲁迅小说里的人物》中说:《狂人日记》中“狂人”的原型是鲁迅的表兄弟某某。a在1923年两人决裂以前,周作人是鲁迅最亲密的人之一,他的话自然很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同。然而,对周作人的说法稍加思索,即可发现其中的问题:鲁迅也许看到了“表兄弟”的疯癫状态,但说他就是狂人的原型,未免太过其辞了。读者甚至无法确定狂人的哪些成分来自这位“表兄弟”--他最多只能给鲁迅的创作提供一种可能的刺激罢了。小说主人公真正的原型只能是鲁迅自己:如果不是从真相的意义来理解《狂人日记》的满篇疯话,如果这些真相不是作者借主人公之口吐露的心曲,这篇小说还有什么价值呢?难道是“表兄弟”发现了中国的“吃人”历史并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狂人就是鲁迅,《狂人日记》包含着作家自身的经验,只不过这些经验以一种隐晦的、变形的方式被呈现出来。从小说的文本逻辑来看,这个判断是可以成立的。但它同时也是有待论证的:究竟是哪些可能性的经验导致了鲁迅的创作行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