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家玉 陈国雄 LIU Jiayu;CHEN Guoxiong
机构地区:[1]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出 处:《西部学刊》2021年第12期153-156,共4页Journal of Western
摘 要:托尔斯泰的《伊凡·伊里奇之死》直接影响了海德格尔死亡观的建构,而《墙》则是萨特死亡观生动的文学表达。死亡与生存意义的关系,是萨特与海德格尔死亡哲学中对立最突出的部分。海德格尔认为,死亡之作为“悬临”,使人产生“畏”这种最本真的情态,由此人才得以“向死而在”;萨特在《墙》中回击了海德格尔“死亡具有本己性和不可通约性”这一论断,并表达了“死亡是荒诞的”观点。海德格尔与萨特死亡观差异的核心是:海德格尔力图在存在本体论的建构层面上理解死亡,而萨特直接从现实的、有意识生存出发考虑死亡问题。二者死亡观的差异,构成了存在论哲学中一种独特的张力。一方面揭示了存在论内部思想的多样性,另一方面极大推动了死亡哲学在现代哲学语境下的进一步发展。
关 键 词:海德格尔 萨特 《伊凡·伊里奇之死》 《墙》 死亡观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