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冯银平 帖晓燕 张云鹤 王丹 张文广 苗小楼[2] 李秀娟[3] 李芸[1] FENG Yin-ping;TIE Xiao-yan;ZHANG Yun-he;WANG Dan;ZHANG Wen-guang;MIAO Xiao-lou;LI Xiu-juan;LI Yun(Gans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Lanzhou 730000,China;Lanzhou Institute of Husbandry and Pharmaceutical Sciences,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Lanzhou 730050,China;Gansu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Lanzhou 730050,China)
机构地区:[1]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兰州730000 [2]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50 [3]甘肃省中医院,甘肃兰州730050
出 处:《中成药》2021年第6期1526-1530,共5页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
基 金:甘肃省高等学校产业支撑计划项目(2020C-26);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GZK-2018-6);甘肃省中药质量与标准研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开放基金项目(ZYZL17-003)。
摘 要:目的探究掌叶大黄传统"柴禾"熏制加工过程中化学成分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2015年版《中国药典》方法和DPPH自由基清除法,基于化学计量学对12批熏制不同天数掌叶大黄的水分、浸出物、蒽醌类成分及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随着熏制天数的增加,水分逐渐降至安全范围,浸出物与抗氧化活性先增加后趋于稳定,总蒽醌含量呈"单项递增"模式,游离蒽醌呈近"M"型变化模式;抗氧化活性与水分呈负相关,与浸出物和总蒽醌含量呈正相关;水分与浸出物、总蒽醌含量呈负相关。12批样品被归为4类,熏制120~140 d时质量"最优",40~100 d时质量"较好",15~30 d时质量"次之",0 d时质量"较差"。游离蒽醌的变化是造成药材质量差异的最重要因素。结论该方法可对熏制掌叶大黄质量进行较为全面地评价,初步阐明传统产地熏制加工机理,为规范其产地初加工方法提供科学支撑。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