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桑大鹏[1] 于红新 SANG Da-peng;YU Hong-xin
机构地区:[1]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湖北宜昌443002
出 处:《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110-116,共7页Journal of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摘 要:基督教与佛教的核心教义凝聚和塑造了各自的组织模式与生活方式,两种生活方式固然其有共性,但也差异甚巨。就教义而言,摩西十诫与山上宝训凸显了上帝信仰的最高教义,并将上帝信仰播撒于基督教的生活与组织等诸多层面之中,特别通过慈善活动打造了使人类服膺的爱与平等。但上帝具有能动的主体意志、对于偶像化的逃避等教义取向却不为佛法根本教义所称许,佛法的如来藏学说解释了生命与世界的由来,以及生命轮转的因果律原理,如来藏并不具备主体意志而以空性为根本特征,开悟即实证如来藏,如来藏空性允诺了人的自由,这是对主体意志和偶像化逃避的消解。故基督教与佛教教义差异甚大,比较二者既可观察两者形而下的"型塑"样态,又可审视教义的"塑型"功能。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