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P抑制鸡胚体节发育的机制研究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何香月 许树洁 祁双钰 刘心悦 王广[1] 杨雪松[1] 

机构地区:[1]暨南大学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广州510632

出  处:《解剖学杂志》2021年第S01期92-92,共1页Chinese Journal of Anatomy

摘  要:PhIP(2-氨基-1-甲基-6-苯基-咪唑[4,5-b]吡啶)是肉类在高温烹饪过程中形成的致癌、致突变性的杂环胺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是广泛存在的食源性化合物或环境污染物,可通过动物体内细胞色素P450以及N-乙酰基转移酶2(NAT2)等途径进行代谢活化而带上正电荷,和DNA交联形成DNA加合物引起DNA损伤,并产生遗传毒性。尽管许多研究已经证明了PhIP能引起乳腺癌、结直肠癌等,但在胚胎发育中的毒理作用尚不明确。

关 键 词:PHIP DNA加合物 代谢活化 细胞色素P450 毒理作用 遗传毒性 DNA交联 DNA损伤 

分 类 号:R73[医药卫生—肿瘤]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