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国初社会转型下公民教育的形成与发展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谢欧[1] 

机构地区:[1]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出  处:《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师资建设)》2021年第2期78-79,共2页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基  金:重庆市2015年度社科规划博士项目“清末至民国初期我国公民教育课程演化研究”(编号:2015BS10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经费项目(编号:SWU1509159)成果。

摘  要:公民教育作为舶来品,诞生于晚清时期,是中国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救亡图存这一社会发展趋向在思想文化上的反映。在清末时期,缘于社会进步人士对新知的探索,现代意义上的公民理念得以萌生,社会新群体也在公共空间中积极创造与传播公民思想。而民国建立后,由于国外新思潮的传入为公民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导。

关 键 词:现代化转型 清末民国 清末时期 公共空间 晚清时期 救亡图存 社会转型 发展趋向 

分 类 号:G63[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