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许昌学院教育学院,河南许昌461000 [2]天津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天津300387
出 处:《许昌学院学报》2021年第4期96-101,共6页Journal of Xuchang University
基 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物理教师的科学认识论知识对其教学实践影响的个案研究”(2020-ZZJH-429)。
摘 要:国内科学美学徘徊不前的根源在于研究视角和方法单一,没有基于真实的科学美感进行研究,科学美学理论的建构应当基于科学学习者的美感体验。科学美是主体在科学研究或学习之后,通过理性和感性的相互交融而形成的审美意象,是主体在科学认识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对其中科学图像的再创造,形成的情、景、理相互交融的感性世界。科学审美需要经历科学发现的过程,而科学教育往往是将科学知识以结论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略去了知识发现的生动鲜活过程,从而导致学生没有科学审美体验。大量事实表明,科学美感产生于科学认识成功之后,而不是在科学探索阶段。科学审美心理活动的顺序是:首先,在科学认识成功之后,主体发挥想象,在头脑中形成与认知结果相应的科学图像;其次,主体对想象中的图像进行感知;再次,主体对科学图像的感知使其产生感知愉悦,在这个阶段,情、景、理相互交融,主体进入审美高潮;最后,主体对美感进行理智解释,做出审美判断。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8.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