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胡静[1] 张能为[1] HU Jing;ZHANG Nengwei
机构地区:[1]安徽大学哲学学院
出 处:《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37-44,共8页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当代解释学与实践哲学新进展研究”(15BZX079)。
摘 要:儒学文化是不同于西方文化的一种重要文化形态,此种不同还特别地表现于中西文化之世俗化与神圣化的差异上。西方文化虽从其自身产生出理解和认识世界的理性哲学化方式和道路,但作为一种绝对化超越性存在的神圣文化因素却始终未曾消失,而是并行不悖地融入了人类的现代理性文化之中,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思想和社会作用。而中国文化"天、地、人"三才合为一体,超越性的存在意识和思想未曾真正独立和确立起来,也因而此种文化不是绝对的、神圣的和外在的,而是融于人的日常生活之中的,是内在的、去神圣性的和实践的。儒学文化便是这一文化精神和实质的思想代表,其文化的世俗化成为这种文化观察和理解世界、社会与人的基本视域和重要特质,也借此展现出与西方宗教文化和宗教因素参与其间的理性文化的巨大精神差异和社会功能分殊。正是世俗化特性,使儒学文化本质上呈现为一种主体性文化和以"善"本身为最高目的的人的存在和道德价值反思的实践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21.93.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