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孙清海[1]
机构地区:[1]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中心
出 处:《哲学门》2012年第1期133-149,共17页Beida Journal of Philosophy
摘 要:施莱尔马赫认为宗教的本质是“情感和直观”,我们必须通过分析复杂的宗教语言来揭示这种本质,故此,我们对“上帝”的理解,其实质是立足于内心情感(即绝对依赖感)对敬拜对象(上帝)的一种“赋义”过程。我们称这种谈论宗教对象(上帝)的方法为“情感赋义”。奥托承继了施莱尔马赫的思想,也认为对“上帝”要以情感为出发点去进行理解,只是他认为,“上帝”概念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被造物意识”,故可被称之为“被造感”。本文旨在对施莱尔马赫和奥托相关著作中的“情感赋义”思想以及它与宗教本质的关系进行梳理和解读,以探讨情感力量在宗教认识论中所应当具有的地位,这将是我们理解宗教语言的新方式。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1